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讯(通讯员吴宇)11月26日,正是周末,我漫步在黄梅县大河镇元福稻田。金色稻田点缀其中,艺术元素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。
“我带着孩子从黄州来到这里,一走进稻田,我就被金色的色彩和艺术装置吸引了!”给孩子们和稻草人拍照的游客李女士笑着说,“孩子们亲手制作了小稻草人,并在复古火车旁拍了很多照片。这种亲近自然、趣味横生的体验,比逛城市公园更有趣。”
据了解,第八届元富稻田秋收艺术节于10月18日正式拉开帷幕,以“稻谷金秋波涛艺术境界共生”为主题,将持续至11月30日,历时44天。
本届秋收艺术节内容丰富多样,覆盖“白天体验+夜间狂欢”全时段。在农耕体验区,游客可以深度参与收割、脱粒、碾米等整个农耕过程,亲手制作稻米零食,沉浸在农耕的乐趣中;互动手工区设有吸管DIY等体验项目,让游客在创作中解锁稻米文化新方式;科普教育版块利用“水稻课堂”,通过实物展示、互动实验等方式清晰讲解水稻从种植到加工的整个过程,让农耕知识在快乐体验中深入人心。晚上,烟花表演、篝火晚会、黄梅戏演唱、米饭DJ等节目上演,营造出热烈而浓郁的节日气氛。
》秋收艺术节主要办理黄梅县元福稻田行政主任黄亮表示,在经济效益方面,活动有效吸引了客流,刺激了消费,直接增加了园区的经营收入;在社会效益方面,专门设置秋收邀请市场,邀请周边农民居住,重点展示、销售猕猴桃、手工豆糕、腌腊肉等外来农副产品,在文化效益方面,艺术节深入融入传统农耕文化,特别是秋季集市,与自然农耕文化相得益彰,进一步强化了元富稻田品牌的影响力。
作为连接农民与农民的艺术节的主要承载者,秋季系列n市场自开业以来人气暴增。周边乡镇的农民带着农产品、农副产品来展会。不到半天的时间,不少摊位的商品大部分被售出,有效让农民分享了文化旅游发展的红利。同时,周六周日的专场《戏剧午后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大亮点——黄梅戏演员现场亮相,让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等经典动作靠近稻怪,推动田间劳作的黄梅重生。
“我去市场买了新鲜的栗子和手工豆糕,都是当地农民采摘制作的,味道太正宗了!”来自武汉的游客张先生说,他的袋子里装满了特产。 “我刚刚跟演员们学了水秀功“下午秀”,在稻香里听黄梅戏,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这种鼓舞人心的经历是罕见的。下次一定会回来,我还有我的家人。”
黄梅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岳永峰表示:“元福稻田秋收艺术节以“农业+文化+旅游”联动发展为主路径。通过不断变换场景、丰富内容,不断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,逐步探索出“兴农业旅游、振兴文化旅游、做强旅游农业”的可持续发展模式。为我县乃至全区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践范例。 ”